找到相关内容196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鸠摩罗什及其译籍

    放光经》中曾列举出十四种,罗什所译的《大品般若》则列举出十八,它们是内、外、内外、空空、大、第一义、有为、无为、毕竟、无始、散、性、自、诸法、不可得空、无法、有法、无法...鸠摩罗什及其译籍   鸠摩罗什以其译经的功绩被载入佛教史册,虽说中国佛教史上有四大译经家之说,但最为重要的是鸠摩罗什和玄奘,鸠摩罗什的译典代表了有史以来译经的最高水平,他译介了以印度佛教大乘宗为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850343.html
  • 朱元璋与佛教

    虚,立本性之实”,所谈之“”为“”,谈“”的目的是为了解脱妄想缠缚,“去心之邪念,以归正道。”(同上,卷十五《心经序》)宋濂赞扬他“一观辄悟”,“睿识神见,皆超出乎常伦”。(《宋学士文集·芝园...慕如来六年之苦行,意欲了心性,以化世人皆同善道”,虽严寒肌肤为之冻裂亦不告的“力修之僧”,表示了极大的尊敬(《明太祖集·卷十·明施论》)。对佛法日盛,殿阁庄严备具,亦欣然于怀。洪武中,特为诸王子选高僧...

    张景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852891.html
  • 《般若经》中的法句

    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   六波罗蜜多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。   十八:内、外、内外、空空、胜义、有为、无为、毕竟、无际、无散、本性、一切法、自、...受、六界、十二缘起支。   第二,属诸净品之五十五法谓:修行的道为六般若蜜多、见的道为十八者合为二十四句。瑜伽道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合为七句(七菩提分)。奢摩他(止)道有六句 谓:四圣谛、四静虑、四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757279.html
  • 楚山绍琦禅法及其禅派兴衰初探

    依归。故楚山专作《无相说》以明圆融之理:“四则一切,一切名,一切见,一切法,一一皆。”“名相既亦不立。经云:以有思议入不思议。此不思议亦不可得。斯言尽之矣,作如是观者名为正观。”  明于此...来的?”师曰:“一法不有,学自何来?”悟曰:“汝落空耶?”师曰:“我尚非我,谁落谁?”悟曰:“毕竟如何?”师曰:“水落石出,雨霁云收。”  自马祖道一继承慧能“即心是佛”的自证体悟,佛自本求,倡“...

    秦彦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5558892.html
  • 辩中边论要义

    二”为“”也。   乙·心陆本具而不显,以有实能所取为障故,彼则显也。由何而,於心上,心执相则可以显性。故无二(能所取)为一义,而有能所取之无又为一义;亦即二为一义,二所显又为一义也。   所谓三性,实因分法与而言之。可通,法则不可混。以一切法上皆可有三性相,而三性法则不可乱也。性之谓心性乃圆成法,妄心之二取乃圆成。因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066698.html
  • 菩萨应善通达诸法相

    。所以者何?一切善法皆入三解脱门。何以故?一切法自,是名解脱门,一切法无相,是名无相解脱门,一切法无作起,是名无作解脱门。若菩萨摩诃萨学三解脱门,是时能学五阴相,能学十二入,能学十八界相,能...法相。菩萨得无生法忍,知见一切法如幻、如化。  虽一切法如幻、如化,众生不能自知,若众生自知诸法,如梦、如幻、如化,菩萨则无功夫。若诸法决定,则菩萨无功夫——(不须行般若波罗密,亦不须度彖生)因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567265.html
  • 说菩萨句义——“大智度论”集粹之四十

    不可思议,须菩提因“菩萨”字,说般若波罗蜜:今欲闻佛说菩萨字义,因是说般若波罗蜜。  佛告须菩提:无义,是菩萨句义;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处所,亦无我、无名。于是中无依止处,即是法;无我名,无得道...。  种种求觅我不可得,是名我净,第一义中无净无不净,我、乃至知者,见者亦如是,以无我智慧,求我不可得,是时,非有我非无我。菩萨句义亦如是,入是般若波罗蜜智慧光中则不现,因是譬喻教诸菩萨,当学、...

    智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368023.html
  • 《肇论》标点及引读

    无以观法者,可谓识法实相矣。虽观有而无所取,然则法相为无相之。  何按:万法的本相是空幻之相中的。  圣人之心,为住无所住矣,三乘等观性而得道也。性者,谓诸法实相也。  何按:本性为空幻,一切...,沤和方便是涉有;但涉有并不失实性,所以菩萨常处三界,而不被诸惑所染。】  泥洹尽谛者,直结尽而已,则生死永灭。故谓(何按:在此当增一“无”字)【无】尽耳;无复别有一尽处耳。  何按:直结,了结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4178279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二

    烦恼,了生死,证涅槃,是真实有智慧。可惜只能理解事物的总,偏于理的体验与证得,也不是本经所显的般若。因为二乘圣者没有大悲心,而菩萨是“但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”,大悲心特别勇猛。这些阿罗汉有无...才可以修行起观照般若的智慧,也就是说,这个文字般若能显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。但还有注意,金刚经上的文字,要我们即文字而离文字,处处要破相,要扫,要观。要能即文字而离文字,这个文字才称为般若,要是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781523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(一)

    ,始能显发因果正义。   所以者何?「」有二义:一者相,二者性者,诸相缘起,幻有非实;性者,法性清净,非此非彼;譬如刀剑(),依于钢铁(性)因缘幻现,何故谓幻?以此刀剑,离开钢铁,无...离开真如法性,无实有故,故曰;而此真如法性仍然非天堂非地狱,故能不生不灭,常清净故,故曰性。诸佛菩萨证此胜义,故能入水不溺,入火不烧,一切刀剑所不能伤;何以故?幻相不坏实性,犹如刀剑不坏钢铁;...

    赵亮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3040277.html